随笔 - 20  文章 - 0 评论 - 9 
<2024年3月>
2526272829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常用链接

留言簿(2)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MAC平台上一个重要的开发语言是Objective C。Objective C看起来和C有那么一点关系——没错,它是基于C的面向对象的扩展,但是它又不是C++。严格地说,Objective C更象是在C的基础上,Smalltalk的另外一个实现。

Selector是Objective C语法上的一个特色。没有接触过Smalltalk等纯对象语言的朋友可能对Selector的概念感到难以理解,不过如果了解了Selector本身的用途,那么对这个新的概念就不难理解了。

Smalltalk这样比较纯粹的对象语言看重程序应用的灵活性。在基本C/C++的框架内,使得代码在编译前都必须明确所有方法调用和函数调用的类型。一旦编译完成,在代码运行时,想要改变函数调用的类型或方法调用的形式是不可能的。而在Smalltalk的理想世界中,一个纯粹是由对象组成的世界,一切在运行时应该都是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包括对对象方法的调用的形式和类型。然而灵活的代价是牺牲效率,在计算机处理能力底下的时期,C/C++的效率统治了一切。不过当计算机处理能力获得的成本越来越低时,人们对灵活性的要求也就日益突出了。

Selector就是为了灵活性而存在的语法特性之一。它的目的概括说起来有两个:第一,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被调用的对象(类),第二,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改变调用的方法。

以上这段话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对象方法调用是C++中的概念,Objective C中的没有调用的概念,而是对象之间“消息”的传递(messaging)。

要适应Objective C的开发,对C++ 程序员来说需要一个思路转换的过程。Java开发人员可能感觉会稍好点,不过对于动态类型部分也需要继续学习。不过Objective C 还有一个好处是,它的编译器最终还是兼容C++语法的,如果你实在适应不了,那么你也可以尝试在Objective C代码里混入C++的代码。不过这样的代码维护起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posted @ 2010-03-21 18:07 陆宁 阅读(47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最近卫生筷突然成了央视媒体的众矢之的。央视用官方毋庸质疑的语气指出,卫生筷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卫生问题和黑幕。
  
  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说实话我觉得非常的疑惑。卫生筷顾名思义,是为了顾客卫生目的而制造的,一种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到的产品。央视指出目前的卫生筷产品质量存在诸多隐患,是否是为了监督和鼓励卫生筷生产企业提高质量和工艺,制造出更清洁更安全的卫生筷吗?
  
  我又想起上海东方台有个很IB的生活时尚栏目。一个年轻干瘦的男青年,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在饭店里面执着地劝说顾客不要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如果顾客不愿意,那么他就会追问顾客为什么,仿佛他从来没有在中国餐馆吃过饭。当然,最终主持人以智慧的语气总结说,顾客们主要是因为卫生问题才不愿意用循环筷。但是紧接着他又以听起来不那么智慧的语气得出结论说,其实卫生筷并不卫生啊,所以还是用循环筷好。
  
  令我不解的地方其实是,我们的媒体究竟有没有大脑。首先,它们是在告诉大家我们国家连基本的饮食卫生合格产品都制造不出来,以至于顾客只能在两个肮脏的产品里选择一个不那么肮脏的吗?大飞机造不好也就罢了,难道我们自己用了几千年的筷子都造不好吗?第二,循环筷的卫生应该是由饭店保障的,那么只要饭店能够保证循环筷的卫生,顾客也就没有必要使用卫生筷。这个解决方法最直接而有效。那么为什么就再饭店里的媒体,不顺便考察一下饭店循环筷的卫生情况呢?第三,媒体向顾客推荐一种可循环使用的卫生筷,以后每次外出就餐可以带在身上。由意思的是,我觉得这个产品有缺陷,因为没有考虑到用户喝汤的情况,应该再为顾客推荐可循环使用的卫生勺比较完美,哦对了,不太愿意使用饭店的碗碟的顾客,应该还需要可自带可循环使用的碗碟,这样每个人都应该带着一个小型碗橱去上班或聚会。另外办公室还应该提供一排水龙头,供大家饭后洗筷子和碗碟之用。至于因此浪费的水吗,那就不是“循环筷”倡导者的问题了,就留给倡导节约水资源的那帮人头疼吧。。。
  
  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假如有一家一次性卫生筷企业站出来大声宣布,我们的产品是严格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那么我好奇的是,我们的媒体下一步会说什么呢?免费为这家企业做广告吗?
posted @ 2010-03-21 00:20 陆宁 阅读(322) | 评论 (1)编辑 收藏
没想到MAC Air成了我买的第一台苹果电脑。考虑到要做开发,所以配置要尽量高一点,又不愿意背太重的机器,主要是寄希望于SSD硬盘能够解决笔记本开发性能受硬盘转速限制的问题。所以选了Air的高配。当然,价格也因此相当地高。

买之前主要的顾虑是触摸板。因为之前一直用IBM的机器,小红点早已离不开了,怕不习惯。另外以前用过带触摸板的机器,打字的时候手掌难免会不时碰到触摸板,鼠标乱跑,很不爽。买回来使用后发现,苹果对这个问题解决的还是不错的,手掌无意识地接触到触摸板的情况有意被屏蔽掉了。所以虽然使用效率比小红点略差一点,基本上还是比较舒适的。

使用的总体舒适度出乎我的意料,可以用相当好来形容。虽然在小红点这一项上不如IBM,但是综合打分我认为要高于IBM的机器。首先是13英寸LED的屏对我的眼睛非常友好,阅读各种字体,包括很小的字体都比较轻松。另外宽大的掌托对手腕的支撑,还是很舒服的。由于配置的是SSD硬盘,掌托的表现可以用冷静两个字来形容。键盘的手感偏软和纸感,但是很省力,按键背光很柔和,视觉效果非常好,除了我现在还找不到我习惯用的PgUP和PgDw键在哪里以外,文本输入可以认为是一种享受。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非常快,启动应用程序的速度也很快,SSD的投资确实还是值得的。而MAC OS,虽然我是第一次使用,有些地方还不太习惯,但是在细节方面,比如字体,布局,比Windows确实要高出一筹。
放在腿上、被子上得时候,机器底部的热量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集中在左半个机身,特别是在看视频等应用的情况。不过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时会好得多。
支持多个手指的触摸板是一大特色。两个手指滑动网页的手势感觉很好。三个四个手指用的相对少一些了。

Safari打开网页的速度非常快,比IE快得不止是一点点,让我惊异于IE是否有意拖慢了速度。

不过拖动这个手势动作解决的不是非常好,经常会误操作。为避免出错,只好降低操作速度。另外苹果的中文拼音输入法做得还不太好,谷歌输入法居然没有MAC版:-( 只好先忍受一下了。
posted @ 2010-03-18 03:38 陆宁 阅读(710) | 评论 (2)编辑 收藏
近日国家宣布开放“转基因”水稻种植,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舆论一片哗然,而有关部门却对此讳莫如深。关于“转基因”对人究竟有无潜在伤害的技术性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是政府为何选择这个时间开放这个领域,着实令人回味。直到前几天新浪网转载了关于东北大量中小大豆加工厂停产的情况,政府近年来不为普通民众所知的农产品市场上所受的压力,才为我等窥见一二。

在外资疯狂进入国内各个领域的同时,农业领域亦不能独善其身。我国传统农产品市场面对美国庞大而高度成熟的转基因农产品市场,在价格方面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国内传统农产品如果不是靠国家的补贴还在勉强维季,早已溃不成军。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历来虽然称不上领先世界,但也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代先进农业技术领军人物为国家提供自给自足的农产品可为自豪。然而袁院士的神话还没有热传几年,转基因产品已经杀到“杂交”稻的城楼下。在利润的驱使下,国内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际上早已默认了转基因产品的主流地位。像新浪网转载的东北大豆加工厂大面积停工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形势继续发展下去,恐怕国家的财政补贴也无法挽救整个行业。

政府能否像欧洲市场一样封杀“转基因”产品?从目前的政治形势看恐怕不太现实。如此政府只有一条路,就是开发自己的转基因技术,国内的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尚有一丝活路。由此可以理解袁院士发表的几次对于转基因产品的评论,而最终又宣称将研究转基因技术。老将再次担纲,从“杂交稻”转向转基因,形势然也。而转基因是否有害人体健康,只能留待“在发展中去解决”了。

写到此处,不由一阵悲哀。中国发展了30年,攒了大堆的美元财富,而在各个实业领域,却无一不被证明仍然几无还手之力。温总理前日提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尚需百年,此话若当真是发自肺腑,则政府尚需改弦更张,卧薪尝胆啊。

posted @ 2010-03-16 23:53 陆宁 阅读(20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X-47B计划于2010年2季度首飞,而且是从航母上起飞。无人机的时代真的悄悄来临了。

有一点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理论上X-47B可以有很多种外形设计选择。不过最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个带着尖锐头部的箭簇型机体。记得我在看《Battlestar Galactica》时曾经思考了一下这个外形对于人的心理的影响的问题:较为圆润的外形的战舰设计,可使得人们倾向于产生一种正义的力量感。而Cylone人战舰那尖锐的外观设计,则让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邪恶的感觉。



美国的工程师当然没有可能认为自己是邪恶的代表。但是从X-47现在的外观来看,他们对于这个人类历史上首次可以用于直接战斗的“thing”,潜意识里是否会有着本能的抗拒或者恐惧?我这么想是因为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工程师每个人都看过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他们一定也非常清楚这个X-47B,或许就是“审判日”的源头。

不管怎么样,现在无人攻击机成军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唯一还有变数的就是执行空对空作战任务的无人战斗机是否会被列装——这是人类飞行员最后的阵地。

对于无人战斗机我脑子里常常出现的就是两个场景:一个是《星际》中Protos飞船母舰——航母从肚子里放出无数漫天飞舞的无人战斗机,为数众多的敌人地面部队顿时灰飞烟灭。。。另外一个场景就是《Battlestar Galactica》中Cylone人的基地战舰——像蝙蝠一样满满当当地倒挂在战舰舰桥上的机器人战机,从舰桥上掉下来然后密密麻麻地扑向人类的战星。。。无论哪一个场景都非常邪恶,都足以让任何一个人类飞行员胆寒。想到这种末日景象我常常会想,人真的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吗?
posted @ 2010-02-20 01:48 陆宁 阅读(31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The unit》 – The kill zone

The unit 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spec ops(特种作战)的系列剧集。当然有不少铁杆军迷会argue说反映英国SASultimate force才能配得上此殊荣,但是我的意见是ultimate force固然真实,但拍摄手法偏于笨拙,缺乏节奏感。这种差别好像《兄弟连》之于《黑鹰坠落》,谁能折桂,也就差在毫厘之间吧。

值得一提的是,The unit的可看性明显强于ultimate forceUltimate的套路更接近传统的特种部队题材的走法,素材比较单一,如果不是对军事感兴趣的粉丝,估计难以坚持下去。The unit的整个剧情设计则要丰富得多,在保持了较高的军事专业水准的情况下,不仅任务题材多样化,而且作为调剂的军嫂的生活剧情冲突也跌宕起伏,吸引的观众群体也大得多。从普及军事知识,扩大军事爱好者群体这一点上来说,the unit善莫大焉。

The unit能够吸引观众的另一秘诀,当属启用了一票明星脸的主角。比起ultimate force中一群面目模糊的主要演员,The unit的演员基本上都有一张明星脸,且性格鲜明。

Jonas blane (由dennis haysbert饰演)- team leader

无疑是整部剧的灵魂。曾扮演《24小时》中美国总统david palmer一角,其领袖气质无可挑剔。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不怒自威。他临危不乱,死地而后生的气质,是整个小队的信心保证和精神寄托。相比ultimate force中那个长了两个猪鼻孔的team leader,说服力要强的多了。ultimate force如果不是受限于资金的话,那么其导演挑选演员的水平实在是糟糕。担任特战指挥官的就是在《Battlestar Galactica》中饰演CAG Apollo Adama的演员,扮相太过年轻,很难让人产生信赖的感觉,剧中的台词设计更是让人无法信服他是如何当上这个职位的。

Bob brown (scott foley饰演)

Bob brown在第一季里是个新加入团队的新兵,是个具备忧郁气质的帅哥。天生一张新鲜、优雅的面孔,但泛青的胡茬又不至于让你误认为是个没长大的男孩,在team中显得格外不同。他的行动风格当然也很吻合他的外表:和特种部队的其他蛮牛们不同,即使在生死关头,他也是表现得举止有度,彬彬有礼,就连他战术的动作都和他的脸孔一样的优雅。杀人之前偶尔还会多愁善感——当然,这些不会影响到他完成任务。他只是拥有一颗稍显柔弱的心灵。
 

在表现Bob这种性格特质上,导演的感觉似乎与我相近。这张图是我颇为喜爱的第一季片头中Bob的一个特写画面,与表现特种部队凶猛气质的镜头不同,在屋内巨大的爆炸冲击波下,Bob双眼紧闭身体极力贴近遮蔽物,让人似乎隐约体会到Bob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那一丝柔软。

Mack gerhardt (max martini饰演)

Mack是一个充满颓废气质的硬汉形象,勇猛、粗鲁,拙于表达,不过相当值得信赖。嗓音低沉嘶哑。好事似乎总轮不上他,被派出勤频率倒是最高。他被他的上司戴了不小的绿帽,不过他还死心塌地想挽回。。。


下面我们就进入
The unit里最精彩的一集——the kill zone。在这一集里军事和家庭两条线都是相当的精彩。

这集的行动背景是在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三国边境交界处,Jonas带队奉命干掉反政府军首领。而Bob留守在家里训练一群更新的菜鸟。训练的靶子是——

 混在一群母鸡中的被染了蓝色墨水的母鸡

 

菜鸟当然是一枪打飞了。这时Bob刷地从背后甩出自己的M4步枪,单手站姿据枪,稍作调整,果然不是盖的,枪声响处,一片蓝墨水飞溅——晚上训练结束大家都有烤鸡吃了。

 


Bob的立姿据枪姿势颇有个性。PLA立姿据枪的标准姿势是左手托住弹匣底部。Bob使用的这支枪型号是SOPMOD M4 Block1, 提把顶上安装了ACOG 4倍白光瞄准镜,在枪管右侧是Visible Bright Light II战术手电。不过大白天训练挂这个有装酷之嫌。

且慢,那这一集岂不是不能一睹Bob
优雅的身手了?呵呵,导演自有更妙安排,因为本集中一场感情冲突高潮戏,非Bob莫属呀。

 Jonas此时正带领Anaconda小队在四驱车上沿公路疾进。突然新的作战指令传来,配合行动的Diamondback小队与在附近村庄遭遇地方伏击,一名战友牺牲,一名失去联系。Team Anaconda受命立即前往支援。DF小队这次出战的披挂是比较传统的深绿色丛林战斗服加战术背心,宽边毡帽。携带的主战武器从镜头中可以看出是清一色的四支配备M3瞄具和两脚架的M16SDMR

M16SDMRAR10/15的精确改型,更换了重枪管,发射7.62mm重型NATO步枪弹,可安装MT/R M3白光瞄准镜和两脚架,强化了射击精度,在实战中可当作轻型狙击步枪使用,在中远距离上进行精确射击。Delta Force似乎颇为偏爱这个型号,因为在后面的剧集里频繁出现这支枪。

但是这次小队采用这种武器配置比较奇怪,因为从后面的战斗强度看,整个小队的火力明显偏弱了。在这种敌情较强的地区,即使是完成开始的刺杀叛军首领的任务,一个四人小队中居然没有配备一支班用机枪以上级别的武器提供压制火力也是不可接受的,最起码也应该配一具M203榴弹发射器。这应该是这一集的一个bugAnyway,这个小bug无伤大雅,因为精彩的战斗即将开始了。

 Team前进到目标地区附近,组员下车展开成四人环形防守队形。此时仍然没有与Diamondback小队联系上。忽然传来三声枪响,判定为敌狙击枪射击。 Team leader当机立断下达作战指令,由左边一座建筑进入,然后开始做顺时针搜索清除。。。。下面一场难得的细致入微地展示DF小队进攻战术的好戏就此开演了:

 Team从一条窄巷中进入村庄,在穿过建筑物间空地时,遭到敌隐蔽狙击手射击——隐藏的枪手就在这里!这种地形里狙击手是最可怕的——窗户太多了,他如果不开枪,你绝不会知道子弹从哪个窗户里出来。距离又这么近,对方几乎不会失手。所以Team迅速突入一栋楼房房间内隐蔽,从窗户缝隙中立刻发现了倒在院中央的Diamondback小队战友的尸体。显然这是敌方伏击的现场。现在问题是另一名队友和敌狙击手在哪里。

 

这时突然又是一声枪响,Jonas判定是己方7.62mm半自动武器射击,毫无疑问那就是还活着的队友。为了与队友取得联络,担任sniper的charlies从半开的门中伸出一面小的反射镜试图用闪光联络队友,不料此时队友不知道有支援到达,并且神经高度紧张,看到镜子的反光立刻抬手一枪命中镜子,charlies的手腕几乎被震断——DF队员的射击技术都不是盖的。为了联络上队友,Jonas冒险绕到队友身后,不料就在打招呼的一瞬间,队友因分神位置暴露而被敌射手一枪击伤——这下更糟了,敌人的狙击手也蛮厉害。

 

不过这一枪也暴露了敌射手方位。charles和Mack试图干掉敌射手,但是敌狙利用绑架的居民作为肉盾,不断在一排窗口间游动。这时charles和Mack凭借娴熟的配合运用了双人狙击战术,两人并排坐姿据枪,降低自身目标特征,把敌狙控制在两杆枪之间,由Charlies开枪压制敌狙并把敌狙向一侧驱赶,使得Mack可以预判敌人运动方向,逼迫敌狙在移动中暴露身位并开火射击。向夹杂在人群中的敌狙射击如闲庭信步,DF精准的射击技术和心理素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个战术几乎就要奏效了,可惜Mack的射击偏了那么几个毫米。然而敌狙身手也不弱,反击立刻就出现了,只见其身影晃动,突然从MAckscope里消失了。charles和Mack大惊失色——失去控制! 你看不见敌人,敌人却看得见你。两人惊慌寻找之间,忽然从镜中瞄见另一名人质肩上伸出一只枪口已瞄准自己,此时两人已成敌人射手盘中菜,为免束手待毙,无奈之下只能双双就地卧倒,只差毫厘之间子弹已从头皮边擦过。。。此次较量,由于敌方拥有人质优势而告失败。

 


Mack和Charlies和双人狙击战术。

Jonas
见既已找到队友,又不能速胜,为避免耽误时间下令先行撤退并继续完成首要任务。然而此时Jonas突然发现前面认为已经死亡的队友手臂仍然在移动!为了抢救队友,由charles和Mack投掷烟幕弹吸引敌狙的注意力,掩护Jonas绕到敌狙身后,一枪毙敌。战术虽然老套,却总是很有效。

 

但是情节急转直下,Jonas发现倒地的队友的手臂是被敌人牵引而动,队友其实早已死亡。原来敌人设下了一个更大的陷阱,把DF队员吸引在此地。果然留在外围的尖兵报告,有数辆汽车快速接近中!至此敌情大白,原来敌人伏击得手后,利用此地继续作为诱饵,把DF增援队员吸引过来,然后试图一举歼灭。从画面上看,这批敌人约摸有二十多人,分乘三辆卡车,配备AK突击步枪等轻武器,唯一的重装备是车载的.50大口径机枪,但是机枪手刚打了一排子弹就被DF队员一枪狙掉,没有发挥作用。

 

不过说实在的,这个陷阱战略上蛮天才,战术上我认为弄得不太高明。首先低估了对手的能力,二十多个普通士兵对付一个精锐的5人小队,在这样的地形里,其实是没有必胜的把握的。在战斗开始时,也没有布置好外围狙击手,既无法控制敌人的逃跑路线,也不能为自己队伍的进攻和撤退提供掩护,导致最终逃跑也没有成功而送了命。最搞的莫过于team要刺杀的叛军头领居然自己带队送上门来了,替别人把汽油费都省了。当然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所有的部队指挥官都像我这么聪明,那么DF估计也混不到今天了,呵呵。

 




既然敌人如此配合,
DF小队也没有理由客气,照单全收了。首先所有队员以一秒间隔密集投出手雷,连续暴炸的手雷首先炸翻了一排敌人。然后Jonas安排了诈败的战术。把敌人诱骗至狭窄楼道中用炸药予以歼灭。剩下的那个叛军头领在逃跑过程中也被Jonas轻松击毙。至此DF小队以牺牲一人,伤一人的代价,完成全部任务,并歼灭敌人近三十人。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只是叛军战斗素质如此低下,似乎算是个不大不小的bug吧。

 

回头在看留守的Bob。Bob其实今天情绪相当低落,原因是今天阵亡的队友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后方(美军的军情速度还是相当地快),对Bob而言刺激蛮大(果然是忧郁型帅哥);而这个时候他老婆偏偏又不停的催促他签署一份商业生命保险协议(你死了以后我至少还可得好多美金呢)。开始的时候Bob还能控制住自己,很礼貌地说“Not today”——今天心情不大好,这个东西以后再说吧。是啊,昨天刚受那么大刺激,你又要我来签这中东西,估计谁都有点受不了。不过这个女人有时候还真是一根筋,不依不饶,继续要求,并且语言升级了:“今天不签,难道要等你死了以后才来签这个吗?”Oh my god,道理大家都懂的,但这个话说得不太地道,Bob火大了,不过到底是忧郁型的帅哥,和其他特种蛮牛就是不一样,就是发火也是那么彬彬有礼——说了声抱歉转身就要出门。然而这个女人存心找不自在,拽着不签不让走。Bob终于——放心,忧郁型帅哥是不会打女人的,特别是在银幕上——爆发了,提高了音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两人的争吵最终由于孩子的出现而终止。

 

这段戏其实给我感触还是蛮深。这段戏放其他任何人身上都不合适。Jonas? 他的老婆长得不咋地,不过那贤惠可是超乎寻常,一切以大局为重,绝对不会让家里的一丝琐碎干扰丈夫工作时的心情,这种情况放他们家压根就吵不起来。放Mack家, MAck那个火爆脾气,加上笨嘴拙舌,一旦吵不过一着急说不定能抄起枪来——放心,当然是对着自个——你不是担心我死吗,我现在死给你看….太血腥了,这个DF的形象不就被破坏了。所以只有Bob,只有Bob这个具有忍耐气质的人才能完成这场戏剧冲突而后又能自然地重归于好。

 

平常生活中,忙事业的男人多少都会碰到类似的情景吧。这个场景里女人确实过分了点,不过呢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办法往往是男人忽略的——那就是让女人了解你的事业,甚至参与进来,那样也许会不一样的。男人为此需要多付出一些,不过也会为此收获很多。各位向往家庭幸福的男人共勉吧。

 

posted @ 2009-11-14 22:12 陆宁 阅读(16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乙肝与计划生育这两个看起来并不相关的主题,最近却被连接在了一起。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是,是卫生部最近颁布或准备颁布的政策。

当然,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天涯社区。卫生部研究这两个社会问题,指定相应的政策,那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本来没什么奇怪的。“乙肝”携带者是否能够申领健康证?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该废止鼓励多生了?对于这些问题,我无意在这篇文章中讨论,因为这不是本文的主题。如果您的年龄在35岁以上,有大学以上的思维能力,对中国目前的真实经济情况比较了解,那么我想对于这些问题应该不难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但是这些跟天涯都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这两项政策在颁布前,都在天涯上出现了辩论的帖子。帖子显然不是网友自发的讨论,而是某些方面有意识地组织,甚至还请了嘉宾,正方反方都有,约定了时间,划定了主题,看起来更像一场充分准备的专业辩论赛。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辩论过程,会发现更有意思的是,虽然名义上有正反双方,挺像一场公开公平公正的辩论,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回事。正方除了主辨以外,还有一群组织严密的付辩,这些付辩的发言也似乎经过事先准备和统一的训练,论点论据如出一辙,不管是谁发言,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句。不过发的多了,也很有些气势。付辩还有不同类型,有理论型,还有抒情性,擅长感情攻势,刨开一些粗俗的词语不表,比如我就看到一个新名词,叫“计划生育既得利益集团”,非常令人回味。相比之下,反方就差太多了,发言全不着力不说,简直就是孤魂野鬼,偶尔几个路过探头进来看看的,被正方付辩一涌而上,一顿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基本上都没有还手之力,偃旗息鼓了。

不管怎么样,辩论还是辩过了。第二天政策也名正言顺地发布了,当然内容正好是与正方的观点吻合的。本来我正打算写一篇关于互联网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文章,不幸观察到这个过程,顿时让我原来准备的论点和论据统统都失效了,这篇文章就是搁笔,现在还没想好该怎么再起个头。

为了避免错误理解,我又仔细地并回忆了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结果却又有了新的发现。若干年前,一篇叫做《大国空巢》的理论性文章在天涯各大论坛版块内到处张贴。这种理论性很强的文章在天涯发表,本来就很奇怪,实际上也确实应者寥寥。如果连看得懂的人都不多,回复关注的人自然不会有几个,赞成反对都谈不上。这篇文章很长,我大致浏览过,虽然无法精确地记得作者的数据和结论,不过很清楚作者的意图显然直指中国现行的人口政策。作者站的高度很高,从我国社会总人口的年龄构成,到世界人口比例分配,再到人口数量对民族生存权的重大意义,以及人口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洋洋洒洒,无所不包。到了这次计划生育话题被重新提起的时候,正方的论点和这篇文章几乎如出一辙。当然,如果你的知识面足够丰富,还可以联想到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形势,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总体形势,再考虑到目前这个计划生育政策推出的时机,我想你可以自己推导出更多有意思的结论。

仔细想想,我认为我很幸运,那些和我一样观察到这个过程的网友也很幸运。因为我们都见证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中发生的一个很典型的、完整的实例。它就发生在你我身边,我们也得以目睹了整个事件的过程。我相信国内这种环境里,有幸能够这样近距离观察一个案例细节的人不是很多。除此以外我们恐怕只能在政治教科书中才能读到这样例子。有志于当一名政治家的朋友们可要珍惜了,这是很珍贵的实践机会。

在这边短文结束以前,我又想到若干时间以前,有个“强部长”声称要“占领天涯”的帖子,当时很热了一阵,熟悉天涯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事实再一次证明,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上,还是在虚拟世界里,个体散户永远是无法对抗体制机构的。



posted @ 2009-10-15 16:31 陆宁 阅读(25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8月11日生产。桌面上有名为"LH"的软件图标。C:\SWTool\Juvenile为安装包存放目录。绿坝版本3.17。

机器本身不错,不过搞出个LH来比较恶心。

奇怪工信部已暂缓绿坝软件预装的行政命令,联想为何还在新生产的笔记本当中预装?
posted @ 2009-09-06 01:42 陆宁 阅读(35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愚弄。这句话其实还有后面一半,那就是你的手段高明的情况除外。

闲来读《三国志》,看到记载程昱的文字,有几段觉得颇为有趣。一来在《三国志》里面,程昱基本是个正面的形象。二来《三国志》里面,但凡正面的形象,很少会出现有轻民愚民的描写。而程昱传里,却出现了“愚民”的字眼:

“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

程昱谓百姓为“愚民”,政治上是不正确的。“愚民不可计事”,用现在时髦的语言来讲,程昱是个典型的JY作派。不过“正人用邪法,而邪法亦正”,终归结局是皆大欢喜。老百姓如果知道了自己被“愚弄”,估计反而会愈加佩服程昱胆识。

以此可见,对政治家而言,愚民政策是否正确,终究还是取决于自己是否“正人”啊。


 

 

posted @ 2009-07-05 03:26 陆宁 阅读(14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最近在读斯密的国富论,宏篇巨作,只能先走马观花,读其大略,已至第三卷。

读到社会通货与银行发行货币部分,斯密以英格兰银行业务模式的演进为例。我读完以后,得出的结论,似乎无论如何,银行都必然走上自掘坟墓的道路。

且看以下引文:

“商人们和企业家们已经从银行那里得到很大的帮组,但他们仍然认为还不够。。。他们以为银行的信用业务可以任意扩大。。。于是在银行拒绝推广其信用的时候,有些企业家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正是大家知道的循环划汇方法。”

“房子已经倾斜,不能支撑很长时间,不一定今晚就会坍塌。。。。这是疲惫不堪的旅行者的心中盘算,正好用来比喻汇票持有人的心理状态。”

于是,大量的企业家开始使用这种循环划汇的方法来筹措资金。然而风险是逐步累积的。

“这些计划冒险家们在他们的黄粱美梦中看到了丰厚利润的景象。但是,当他们醒来时或在他们经营结束时。。。我相信没有几个运气好得能够实现他们所做黄粱美梦中的景象。”

“即使银行终于察觉了这一点,但可能已经太晚。。。这时再拒绝他们,不再进行贴现,必然会使他们一起破产,而他们破产可能使银行随着破产。。。。”
而当银行开始警觉从而开始谨慎时,“这帮计划冒险家不仅惊慌起来,而且愤怒起来。。。。他们竟把自己的苦恼说成是全国的苦恼。他们说,这种全国的苦恼完全是由于银行方面见识短浅,举措失当。”

这段文字在现在看来更像是预言或者警告。从某个具体行业来分析,比如美国的金融行业,以及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斯密的文字道出了其本质问题所在。作为个体或投资来讲,可以作为非常有价值的指导。然而从民族和国家的高度上来看,又似乎永远是一个无解的矛盾。

按照自由商业的基本原理,凡经济发展,必先有需求拉动,此为公理。然而在一定的时代和总体技术经济水平下,社会总体需求为有限,亦意味着社会无法持续保持发展。此诚为国家管理者最为头疼之事。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社会各阶层因为容易满足自己对利益的追求,因而国家的管理也相对容易。在经济低迷的时代,各阶层的不满情绪容易积累,国家的管理也变得艰难。社会的变革,也往往集中在这种时代。如果允许自由商业存在并发展,似乎社会的变革不可避免。国家管理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自然倾向于抑制自由商业的发展。中国五千年以来,一直以农耕为主,虽然不能说是历代君主从理论上已经能够预见到这一点,但其管理者的本能会驱使他们避开可控度较弱的自由商业。然而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付出的代价往往是不能把握真正的发展机遇,从而使国家和民族总体地落后于周边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这样一来国家地位甚至主权的沦落似乎也是不可避免。
posted @ 2009-06-28 23:56 陆宁 阅读(384) | 评论 (2)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2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