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20  文章 - 0 评论 - 9 
<2009年7月>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常用链接

留言簿(2)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最近在读斯密的国富论,宏篇巨作,只能先走马观花,读其大略,已至第三卷。

读到社会通货与银行发行货币部分,斯密以英格兰银行业务模式的演进为例。我读完以后,得出的结论,似乎无论如何,银行都必然走上自掘坟墓的道路。

且看以下引文:

“商人们和企业家们已经从银行那里得到很大的帮组,但他们仍然认为还不够。。。他们以为银行的信用业务可以任意扩大。。。于是在银行拒绝推广其信用的时候,有些企业家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正是大家知道的循环划汇方法。”

“房子已经倾斜,不能支撑很长时间,不一定今晚就会坍塌。。。。这是疲惫不堪的旅行者的心中盘算,正好用来比喻汇票持有人的心理状态。”

于是,大量的企业家开始使用这种循环划汇的方法来筹措资金。然而风险是逐步累积的。

“这些计划冒险家们在他们的黄粱美梦中看到了丰厚利润的景象。但是,当他们醒来时或在他们经营结束时。。。我相信没有几个运气好得能够实现他们所做黄粱美梦中的景象。”

“即使银行终于察觉了这一点,但可能已经太晚。。。这时再拒绝他们,不再进行贴现,必然会使他们一起破产,而他们破产可能使银行随着破产。。。。”
而当银行开始警觉从而开始谨慎时,“这帮计划冒险家不仅惊慌起来,而且愤怒起来。。。。他们竟把自己的苦恼说成是全国的苦恼。他们说,这种全国的苦恼完全是由于银行方面见识短浅,举措失当。”

这段文字在现在看来更像是预言或者警告。从某个具体行业来分析,比如美国的金融行业,以及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尽管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斯密的文字道出了其本质问题所在。作为个体或投资来讲,可以作为非常有价值的指导。然而从民族和国家的高度上来看,又似乎永远是一个无解的矛盾。

按照自由商业的基本原理,凡经济发展,必先有需求拉动,此为公理。然而在一定的时代和总体技术经济水平下,社会总体需求为有限,亦意味着社会无法持续保持发展。此诚为国家管理者最为头疼之事。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社会各阶层因为容易满足自己对利益的追求,因而国家的管理也相对容易。在经济低迷的时代,各阶层的不满情绪容易积累,国家的管理也变得艰难。社会的变革,也往往集中在这种时代。如果允许自由商业存在并发展,似乎社会的变革不可避免。国家管理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自然倾向于抑制自由商业的发展。中国五千年以来,一直以农耕为主,虽然不能说是历代君主从理论上已经能够预见到这一点,但其管理者的本能会驱使他们避开可控度较弱的自由商业。然而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付出的代价往往是不能把握真正的发展机遇,从而使国家和民族总体地落后于周边和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这样一来国家地位甚至主权的沦落似乎也是不可避免。
posted on 2009-06-28 23:56 陆宁 阅读(384) 评论(2)  编辑 收藏 引用

FeedBack:
# re: 读《国富论》笔记 2009-06-29 17:48 视频聊天
谢谢分享 受教了...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读《国富论》笔记 2009-07-02 12:52 oil painting wholesale
中国现在是这样。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