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fan's blog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IT博客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
  15 随笔 :: 489 文章 :: 44 评论 :: 0 Trackbacks
忘掉20多年来的经验主义吧!如果董事会确实想提拔或炼就一名出色的CEO,那么必须清楚CEO的生成之道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商学院研究
  
  沃顿商学院
  
  2002年7月,世界最大的电气、电子元件制造商和服务商———泰科国际有限公司(Tyco International Ltd.),在丑闻缠身之际,任命Edward D.Breen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当年43岁的Breen,并非毕业于常春藤联盟学校,在成为CEO之前也未在泰科担任过任何职务,但他在另一家公司曾有过从最底层升到最高职位的传奇经历。当时有杂志评论道:Breen的一举成名会使"那些小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加快挥动他们的翅膀"。因为,首席执行官的培养模式,已经不再局限于"公司内部培养"这一单一途径,候选人并非都是学术精英,或者通过公司内部培训成长起来的。
  35岁的Tracey M.Friend,如今已是EDS的高级人力资源行政官。当初她应聘人力资源经理一职时,曾经运营公司的经历使她得到了不少加分。毕业于佛罗里达州大学的Friend,在加入EDS之前,曾经创办了两家网络招聘和培训公司,并且最终将它们成功售出。她还在两家互相竞争的科技公司相继工作过。"工作技能与能力是打开成功之门的关键,而非学历。"她总结道。
  2003年7月,Ed W.Flowers在48岁的时候,被任命为罗素集团(RussellCorp)高级副总裁,主管人力资源部门,而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有担任执行官的经验。"如今人们往往是因为良好的工作表现而获得提升",而"不是基于资历",这是Flowers的看法。他毕业于夏洛特州(Charlotte)的北卡罗莱大学,之前曾在芝加哥调味料生产厂Merisant负责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人"的终结?
  沃顿人力资源中心总监Peter Cappelli和马德里Instituto de Empresa协会的教授Monika Hamori在他们的新研究中,整理了从1980年至2001年《福布斯100强》公司以及它们的执行官们的资料。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年里,不论是通向执行官的发展路径,还是对执行官素质的要求,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数据表明:更多的年轻管理者和女性管理者开始成为公司的执行官;拥有常春藤联盟教育背景的执行官的比例正在下降;从初涉工作到成为执行官的时间缩短了———比较2001年与1980年的资料———这中间大约缩短4年时间;同时在这些人成为执行官之前,他们从事工作的种类也减少了,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就得到了晋升为执行官的机会;最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从外部聘请执行官。
  更值得关注的是,组织人———那些簧恍е矣谝患夜荆谧橹谖炔缴仙拇吃惫ぁ急痪茉谥葱泄俚拿磐猓钦诒蝗〈绕涫潜慌跃赫咚〈appelli和Hamori在他们的《成功之路》一书中曾写道:1980年,福布斯100强公司中,没有一位女性高层管理者;而到了2001年,这些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中有11%是女性;与男性相比,女性执行官更年轻(47岁:52岁),而且能更快获得执行官的职位(21年:25年);她们之中只有32%是长期供职于一家公司,这个比例在男性执行官中则是47%。
  Cappelli和Hamori认为:1950年到1970年,那些美国公司的高管们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往往是组织人的典范——为第一家聘用他们的公司努力尽职地工作,并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向上爬,直到最后退休为止。那时流行的思想是:在一个公司内部发展才能造就一段完美的职业生涯。
  福布斯杂志的编辑William H.Whyte最先提出"组织人"这个词,那是他在1956年出版的一本书的名字。在书里,他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执行官们不离开自己的公司?"后来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组织人"年代,高管们只在公司不能兑现晋升承诺的时候才会离开。不过Cappelli和Hamori认为:从70年代开始,事情发生变化了。
  在最近的一次访问中,Cappelli承认,他仍然不知道要如何定义新的执行官成长模型。但他为这种模型总结了两个特征:首先,可预知的未来表明新的成长模式将成主流。Cappelli的研究表明,福布斯100强中的那些相对保守又大型的公司,往往是"传统的职业生涯"的提倡者。虽然这些公司的执行官成长路径在过去的20年中已经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在小企业中肯定更为突出。"2001年还有45%的高层管理者是典型的"终身员工"———为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的人———此比例已比1980年的54%有所下滑。而那些建立不到30年的年轻公司的"终身员工"比例只有17%。
  其次,新模型表明那些"拥有不同技能的人更受欢迎,新型的管理者将会因此受益"。Cappelli说道。那些拥有更多的突出优势的人才,在竞争中更容易赢出。"然而,因为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突出的能力。因此,谁能让自己看起来好象有更多的优点,谁就将在新的选才模型中处于有利地位"。
  
  20年河东河西
  在研究的过程中,Cappelli和Hamori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福布斯100强榜上的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成长模式变化可以总结为下面几点:一、公司在规模、历史和管理结构方面的变化,以及产业集中化,这些引发了职业经理人生涯变革运动。1980年的福布斯100强公司只有26%,依然出现在2001年的100强名单中。榜上制造业的公司数量从17%下降到1%,而从事金融服务的公司比例从零上升到17%,"不同行业的公司在100强榜上的变化,足以反映出美国经济已经变成服务型经济",Cappelli和Hamori在他们的书中指出。
  二、公司结构扁平化。从1980年到2001年间,以职位为标准的高层管理者的分类,发生了变化。如今,中高层管理者的比例下降了,其中,高层管理者从27.8%下降到22.8%,中层管理者数量则从65.1%到59.3%,而基础员工的比例则从7.1%上升到17.8%。
  三、升职的机会因公司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较之稳定的大公司,在那些高速增长的公司内,员工更容易升职;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年轻的公司中员工会升迁得更快,因为这些公司的组织结构会更扁平。同时新的、发展最迅猛的公司,招聘员工的数量也最多。
  四、"上升的速度"受行业特点制约。那些快速增长的行业为从业者提供了更乐观的职业前景。2001年,在批发贸易和金融服务这两个行业中的经理人,通往职业颠峰的时间最短。特别是那些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业,这些行业的经理人成为首席执行官的时间平均只需23年。"混乱能带来更多机会",Cappelli认为,经历着重组或并购的行业中,之所以能让经理人快速升到最高职位,是因为"这让很多人快速出局"。
  五、"内部升迁轨迹"也在发生变化。在上个世纪70年代,首席执行官往往是由公司的营销总监升任的,不过到了80年代后,似乎更多财务总监晋升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紧接其后的是咨询以及人力资源总监)。只要投资者还在公司中发挥巨大作用,财务管理职能就仍是成为首席执行官的重要筹码。
  六、从1980年到2001年,在福布斯100强榜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中,在常春藤联盟受教育的人员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大约为30%,从公立大学毕业的人员数量则上升了16%,占这些职业经理人总数的50%。
  
  猎头们的观点
  Cappelli还发现,猎头公司也对这些变化起了催化作用。"在这个故事中,猎头公司是个重要的角色。他们既由此受益,也进一步推动这种变化。"
  不过对于以上的趋势,不同的猎头公司有不同看法。
  在费城猎头公司Spencer Stuart的咨询主管Franklin D.Marsteller看来,在不同公司的工作经历会为求职加分。"我总告诉人们不要一直呆在一个公司里,一份表现积极的简历能让求职者更有价值。"但Marsteller不认为猎头公司在推动这种潮流变动。"我们只是跟随潮流。公司用人变化最大的地方是,公司更注重个人工作表现和结果。EdBreen就是一个例子,在我们帮泰科招聘他之前,他正是摩托罗拉内部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
  Kenneth L.Kring,是Heidrick&Struggles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对于猎头公司是否推动这个趋势,他并不确定。"我能确定的人才流动得更快,而成功地领导一家公司所需要的素质也变得更复杂。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经理人的失败案例也各不相同,因为,公司衡量一个经理人合格与否的标准一直在变化。"
  Cappelli也认为不仅通向CEO的路径在发生变化,CEO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如今管理的工作更多的是围绕不同项目展开。公司是聘请CEO和其他的管理者来执行战略,而非制定战略;对于股东来说,寻找这些人才是公司的战略。"
  (本文由Knowledge@wharton提供,黄晨霞翻译)
  
  
  公司内部管理的变革以及产业集中化的趋势,让CEO的生成之道日渐变化:
  1.CEO不再都是公司内生,更多的是以"空降"形式出现。
  2.CEO的素质要求更注重运营和应变能力,而非"贵族教育"的背景,毕业于常春藤联盟学校的美国CEO数量在下降。
  3.CEO们更年轻了,2001年成就一个CEO所需时间比1980年缩短4年,其中女性比例不断上升。
  4.贸易和金融服务行业成为炼就一个CEO所需时间最短的行业。
  5.CEO开始成为战略的执行者;而寻找这些人变成了公司的真正战略。 
posted on 2005-08-15 09:47 cyberfan 阅读(78)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营销管理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