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fan's blog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IT博客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
  15 随笔 :: 489 文章 :: 44 评论 :: 0 Trackbacks
二、 近代历史上精英阶层的努力过程回顾

  从时间顺序上,我们首先回顾一下中国的精英阶层是如果面对这三大问题的。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精英阶层就开始了他们的努力过程,最开始他们认识到我们在武器方面有差距,想要通过这方面的学习和努力来,来弥补我们的缺陷,洋务运动后来是悲壮的失败了。洋务运动不行了,中国精英阶层就开始搞变法,这一部分知识精英意识到我们整个民族的力量难以凝聚,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上与西方有差距,所以我们无法整合自己的的民众,呈现一盘散沙状态,所以在政治上也要向西方学习。再后来就是中国精英阶层主持进行的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20年代的大革命,看来原来的旧官僚精英群体确实不行,通过两次革命成功,换了两拨好人和新人上去,总可以了吧,结果仍然不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三大问题,社会矛盾继续在向激化方向发展,近代历史上代表着中国精英阶层真诚救国努力的三大步骤,都没有能够奏效。作为一个共同的特点,中国精英阶层设定的全社会努力方向,都是关涉他们自己的现实社会地位和职业利益所在。

  不能说中国的精英阶层救国救民的愿望不真诚,不想要拯救中国。我们大家可能都有很深刻印象,比方说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的时候,特意做了很多歪曲,目的是就是为了激发中华民族的竞争意识,他把竞争成败提高到我们这个民族会不会被淘汰的高度上。到五四的时候中国知识精英进一步激进化,在政治法律制度上和科学两个方面,都提出要向西方学习,算是综合了洋务运动和变法的经验。同时激进的知识精英认为:我们以前的东西都是没用的,最好是割断历史,抛弃自己的文化传承,各个方面都要向西方学习。这是精英阶层开出的药方,"革命性"不可谓不彻底。在实际过程中,从洋务运动到变法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系列是我们国家精英阶层为了解决我们近代的历史性课题,所做出的全部探索和努力过程,从切实解决问题着眼,我们当然要"以成败论英雄",那么我们看到这些努力过程都悲壮性地失败了。而且正是因为我们整个民族,都在等待精英阶层的认识、进步,在等待他们的努力取得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在这个黑暗中沉沦了非常长的时间,最后是底层民众在精英阶层的长期失败的前提下,最后是以自己的浴血奋斗赫平民革命来解决问题的。

  在这样一个长期过程中,由于精英阶层无法超越国际竞争失败的处境,中国有限的内部资源分配中,还要被帝国主义占去一份,结果基于资源分配上的阶级矛盾更是激化,底层社会逐步丧失基本的生存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反抗的成本和风险急剧下降,起义与革命风潮风起云涌。从太平天国革命到接下来的四九年的平民革命成功,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社会矛盾就一直是处于这样非常激化的状态。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的白银外流,使得国内银价腾贵,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银价上升一倍以上,而平民之间的结算和收入都是以制钱进行的,而给清政府的税收却是要以银两结算,结果加深了平民阶层的负担,激发和加强了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这是太平天国得到大量农民拥护的一个重大原因。

  我们以前经常提到一个我现在认为还是成立的说法,就是我们国内的"阶级矛盾"超过了"民族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精英阶层的选择是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从慈禧太后到汪精卫到蒋介石,都在不同程度上要寻求对外妥协,寻求对内强有力地镇压。这种镇压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低程度的开发下,我们可供分配的资源是不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社会矛盾居于生存资源的竞争非常严重。精英阶层做这样的选择,不仅不能整合国内力量应对外侮,而且还往往要招致更多的外患。最后精英阶层自己也对自己的阶层表现产生了绝望,著名的西化学者胡适最后说"中华不亡,天理难容",看来不走出精英主义的藩篱,就无法找到中国的自救之路。中国精英阶层在救亡道路上的失败,实际上就是精英主义道路在中国的最后破产,剩下的事情就要看中国的平民阶层在历史舞台上怎么表现了。当然中国的精英主义者对于精英主义在中国的最后破产的历史过程,不仅是讳莫如深的,而且是抵死不认,至今还在不停地辩解、否认和翻案,有一句民间的歇后语用来形容精英主义者是很贴切的――鸭子死了嘴还硬。

  毛泽东生前老是喜欢把"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并列,按照中国近代历史的经验,结合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实际,可以合理地重新解读为"精英阶层与精英主义道路、平民阶层与平民主义道路"的对比。我们来看一看作为平民主义道路的指路人的毛泽东,是如何在平民主义道路上提交答卷的。

  三、 毛泽东的选择的竞争道路有什么独特之处

  竞争永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优势,而且要把自己的优势,充分落实到资源分配中去,争取占据更大的分配份额,这样定义竞争的话,竞争永远是强者胜,强者自己主导竞争规则,实质上是制订有利于自己的分配规则,竞争永远是从属于"少数人利益最大化"这么一个目的。而竞争这个东西,又不是我能够选择而是被别人强加的,这一点毛泽东把握得非常好,他非常通俗地打了比方,把问题提出来"为什么先生总是打学生?"今天美国总统小布什还在回答毛泽东的问题,他说中国是头号竞争对手。从过去到今天,竞争这个东西总是强者强加给弱者的,在国际上是强国强加给弱国的,在国内是精英阶层强加给平民阶层的。西方规定的竞争方式,简单化的理解就是:武器先进者胜,经济技术优越者胜。在这条路上,应该说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包括他们采取的三大步骤,都是简单地学习西方的现成竞争方式,先是通过洋务运动要缩小与西方的武器差距,然后是要跟随西方的制度,最后是要把自己的历史全部割断,然后再去跟西方竞争。

  中国精英阶层开出的各种药方,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去发展难以与西方抗衡的武器优势和物质技术优势,和西方竞争。而完全拒绝在特定而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去思考我们在没有经济技术优势的情况下,要靠什么来参与竞争的问题。中国近代面临的就是在没有西方那些优势的情况下,在被动卷入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自身的竞争力问题。我们看到,竞争还有另外的方式和道路,毛泽东提出的是另外一条路,这条路我们也很熟悉,叫"上下同欲者胜",这是先秦时代孙子最先表述的。其实军事思想是最彻底的竞争意志和技术表述,毛泽东开出的竞争药方,是典型地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泽东是真正具有竞争头脑的人,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中国精英阶层跟在西方后头亦步亦趋的思维方式绝然不同;毛泽东把这种跟在西方人屁股后头只知道照办照抄的言说方式,讥笑为"言必称希腊",并正式命名为"奴隶思想"(指代右的方面)和"教条主义"(指代左的方面)。

  毛泽东选择的这条竞争道路,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针对性。第一,我们的人均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缺乏竞争优势去汲取外部资源,只要在中国采用精英主义道路,必然导致国内的矛盾激化,导致阶级矛盾超过民族矛盾。这是中国近代外患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中国不能完成内部整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第二个层面上,毛泽东主张一条平民主义道路,就是要把多数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吸引多数人的积极参与,去完成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目标;才能把整个中国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整合起来,用于发展自己的工商业,用于实现自己的工业化,用于改善自己的基本民生条件;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弥合整个社会的阶层分裂,拧成一股绳,用共同的力量一致对外。

  毛泽东选择的这样一条道路,经过近代历史检验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四九年的革命成功实现了真正的国家和民族独立,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的胜利,让最大的帝国主义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竞争意志和力量,认识到与中国为敌是极为不明智的。尼克松在1971年说中国是五大力量中心之一,这就意味着他承认如果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了,那么美国就无法用战争或者其它各种手段来加以威胁,借以实现自己的不正当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跟中国为敌的话,成和风险太高而收益却一无所有;显然尼克松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肯定中国在经济和技术进步上有多么大的成效,已经让他们感到了威胁,而是意味着他认为无法跟完成整合的中华民族竞争,这个竞争的成本和风险太大,所以他要放弃。如果说中国革命是以反帝反殖为主要目标的话,那么这个革命的逻辑结束点,就是在一九七一年到达的。在这一年中国在美日极力阻扰的情况下,成功地恢复了联合国的席位,这也是中华民族不能主导自身命运、长期受奴役这样一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志事件。我们讲到这里的时候,不妨回顾一下,毛泽东思想被我们的官方权威定义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相结合",我们就不能不有所质疑。从中国革命的依托力量看,很显然我们的革命不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从它的领导力量、动员方式乃至直接目标,都不是马克思指称的无产阶级革命。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够理解毛泽东与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历史。

  在一九三零年,毛泽东公开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如果用很通俗的语言来进行表述的话,实际上就是说,蒋介石这帮蠢材,他们要在国际新殖民主义体系里去就位,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必然要成为资源流出地区,我们的工商业在国际垄断资本的竞争压力下是难以发展的,我们国家自己的资本家阶级也是不能顺利成长起来的,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条件去完成资本积累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家不能长大,资本家的范围无法扩大,蒋政权的政治基础和依靠力量就是非常薄弱的;而且在国内蒋政权跟富人站在一块,有限的资源分配上,在政权的扶持下向富人倾斜,穷人就难以维持基本的生存权。而生存权的失去,是革命的一个临界点,如果多数人没有生存权的话,就意味着造反和革命的机会成本为零,这个时候反抗与革命的星星之火,就会迅速蔓延起来。所以不是工人阶级最革命,而是"人愈穷,才愈要革命"。根据毛泽东的分析,在中国是谁最先失去生存权呢?是广大的农民,如果我们共产党坚定地和农民站在一起,我们就赢定了。为什么?因为中国农民人数最多。

  我们看到后来的中国革命发展进程,就是不断地证实毛主席的判断。作为一个一般的规律,共军在国民党"剿匪"的情况下,不是越剿越少,而是越剿越多,这个仗国民党是无论如何都打不赢的,除非他把中国农民都杀光。这一仗无论共军狡猾不狡猾都是赢定了,共军狡猾的话,大概可以缩短战争进程,不狡猾的话也必然要胜利,这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毛泽东我们的小米加步枪比蒋政权的飞机加大炮厉害,这是因为武器上的有限差距,最终不能抵消人心向背上的根本差距。毛泽东深切把握到了民众选择不选择谁,才是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所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可以归结为"人民战争思想"。

  蒋政权在自己选择的精英主义道路上,它最终无法兼容多数人的基本生存利益,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基本判断,革命成功的全部可能性也就在这里;就是说你这个政权,你所选择的道路,如果不能兼容多数人的基本生存权,那么你的政权是无法长久存在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来看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政策,看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里面的一些思想,都是反复不停地讲这个东西。如果中国的政权最后选择跟富人走在一块儿,他们的基础就会很狭隘。因为中国资源很有限,由于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体系的就位,大量的资源流出。国内可供分配的资源有限,上层社会不能顺利长大,下层社会除非推翻旧政权旧不能顺利解决自己的生存权问题,因此革命必然会成功,这是它的一个基本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这样一种革命的话,我们看到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革命、农民起义,并且最后都成功了。它这场革命如果仅仅限于此的话,那跟历史上就没有分歧。实际上这场革命仍然跟我们现实社会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把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的力量整合起来,在全球竞争的格局里,争取自己一个竞争性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这个革命领导群体显然比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都有更多的目标、更多的问题需要去面对。
posted on 2005-08-12 17:25 cyberfan 阅读(89)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网海拾贝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