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的整个流程从开发来看一般包括需求分析、规格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UTSTBBIT;从测试来看包括软件测试策略、软件测试方案、软件测试用例、自动化脚本、软件测试执行几个过程。

众所周知,软件测试理论分为两派,一派是证实,一派是证伪,但做为企业项目来讲,证伪的成本太高,一般以证实为主,也就是证明客户的需求是可用的,产品能满足客户需求即可。

测试想要证实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显然需要对需求有很充分的了解,要对需求有很充分的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测试人员参与需求分析,参与客户需求的澄清,甚至方案设计,所以测试(参与需求分析、规格设计一般称为静态测试)开始得越早越好。前期静态测试,主要的目的一是熟悉需求,二是从测试的角度、客户的角度分析客户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避免遗漏和跑偏,尤其是隐性需求,还有一个目的是提取测试需求,保证需求的可测试性。

测试策略的制定需要很高的技能和对系统的全盘了解,对需求的全盘了解,对人的要求较高,所以一般完成后再找开发、测试、甚至硬件、维护人员一起讨论;策略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整个测试工作的开展,明确什么东西在什么时候测试,测试重点是什么,测试技术如何准备,测试环境如何规划,在资源人力冲突时重点保障什么,以指导后面的测试方案、测试用例写作、环境准备、测试执行等工作。

测试方案的写作相对容易,主要是运用一些测试工作方案,对需求、规格进行分析,结合经验,明确该特性的测试重点,难点,测试环境规划,自动化设计思路等,回答测什么和怎么测的问题,方案的最终除了明确这些内容外还是明确测试用例的标题,以指导后续的测试用例写作和自动化脚本编写。

测试用例和自动化脚本编写则更简单些,依照测试用例标题,明确测试的预置条件、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脚本则是依照这些条件、步骤和结果来编写。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测试执行,有人讲,测试用例设计的好的话,测试执行按步就班就可,实际上不是这样,软件生产毕竟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前期所有工作不可能都做到100%正确,所以最后一环测试执行肩负着补前期所有失误的责任。测试执行除了按照用例执行外,关键的是在充分了解需求的情况下主动思考,找出存在的隐患和不合理的地方。

本文转载自51Testing软件测试网(查看全文):http://www.51testing.com/html/79/n-11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