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glau [Blog^3] Zblog 技术积累

我承认Zblog较Wordpress与Movable Type要差许多 但Zblog仍从未停止过前进

今天终于在北方图书城买到了慕名已久的《网站重构》一书。当初被吸引只因一句话:“99.9%的网站是过时的”——猛然看到这个标题,你也许同样会吃一惊,但在仔细地阅读完本书后,你会觉得这句话一点不夸张。今天简单看了看,颇为庆幸能阅读到这本书。Zeldman让很多网页设计者少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这本书不仅仅是本技术指导书,它更是一种理念的传播,它所追寻的是更多的共鸣。很多网页设计者们都曾错误地认为:一个好的网站就是制作出完善的功能,设计出漂亮的页面,就能赢得受众的欢迎。但每个行业都有各种标准需要遵循,对于网站设计和开发人员来说,遵循网站标准就是使用标准;对于你的网站用户来说,网站标准就是最佳体验。访问量排名世界第4,中国第1的新浪网站,也遭遇非标准DHTML的问题。在最新发布的Netscape7和Mozila1.6浏览器中,新浪首页的漂浮广告全部失效,层叠挤在页面左下角。(2004年5月19日www.sina.com.cn首页截图)网站标准不是某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网页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结构(Structure)、表现(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web标准的概念在国内还不普及,《网站重构》译者本身也是在边学、边理解、边翻译,大多采用直译,没有将英文原句意译成国人容易理解的话。书读起来还是比较生硬的,理解也颇为吃力,不指望会吃透它、不指望对网站标准的应用能立即体现到制作层面上,只要有些许收获就是不枉努力了。

附:先前有网友发过该书的英文版下载,现中文版已经找到了,但后者并不美观,为防大家下载以后怪罪我浪费宝贵带宽,请看这张图先……如果您能够忍受图片中的质量,请在此下载中文版本。事先声明哦,我认为这种行为也是盗版的一种,但本着好书共享的原则,在下还是顶风做案了^^ 呵呵,好人做到底吧,在网狐教程正在连载中,刚刚帖到第5章,不急的同学可以看看HTML连载版本。最后,还是推荐购买原版书阅读,毕竟阅读的随意性和查阅都方便得多。今天买到的是总店所存最后一本,辽沈地区的会员同学可上book365.net定购。其他地区的同学本地找不到的就在网上邮吧。
posted @ 2007-09-24 00:44 chuiniubi.com 阅读(13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为了满足心理或情感需要而在其实际活动和共同相处的过程中自发和自然形成的团体。譬如部门中有些人喜欢打麻将,形成了一个以麻将为兴趣的部门下的一个非正式组织。还有些人喜欢喝酒,又形成了另一个非正式组织。人的性格的多样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组织中都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的非正式组织。在管理中,如何管理好这些非正式组织,就成了管理者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非正式组织有积极的一面

1. 它可以增强组织成员对于特定组织的归属感,从而形成有利于组织稳定和目标实现的凝聚力;
2. 可以协调组织成员间的关系,祢补组织成员之间由于能力和职位而形成的差异,调解其中的矛盾纠纷,形成有利于组织成员协作的关系和氛围;
3. 有利于组织成员的相互沟通,尤其有利于不同层次和职级的成员间的沟通,不仅使得组织的管理者获得组织成员工作和心理的真实状况和信息,而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从而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4.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组织成员的精神状态,提供宣泄其心理紧张、不安、焦虑的途径,从而有利于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5. 可以为管理者在执行特殊管理任务时提供制度外的途径。

但同时,非正式组织也具有负面功能

1. 当非正式组织的心理需要与正式组织目标指向相反或相悖时,会阻碍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
2. 非正式组织以心理需要和请该为联系纽带,在组织实际运行中,往往会破坏以理性为基础的正式组织的制度和规则;
3. 非正式组织形成的人际集团,可能造成组织中的成员分裂,甚至造成与管理者抗衡的团体,从而严重妨碍组织的稳定和团结,妨碍管理者意志的贯彻和实际管理活动的进行。

非正式组织如果发挥出正面作用,对增强部门的凝聚力、战斗力有着不小的积极作用。但反之,如果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的管理中发挥了负面作用,那么这些“小群体”对部门稳定、和谐发展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在实际领导管理中,管理者如何应对部门中的小群体呢?今天上午的课程中,找到了答案:管理者要搞清楚在正式组织中存在多少非正式组织,并找到这些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将其团结到自己身边。逐步带动非正式组织的其他成员回到部门的制度和规则下。这是首先必须做的。其次,调整管理方法,让成员在大制度、大规则下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一面。这也像前面的课程提到的需要管理者具备兴趣广泛、善于沟通的素质。

很简单的道理,颇有点“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意思。但在实际应用中,能合理运用的却不多见。理论很枯燥,但真正学习起来也蛮有意思的,而且越是学习得多,越能更多的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印证。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对实践又具有指导意义,这话不是白讲的。
posted @ 2007-09-24 00:43 chuiniubi.com 阅读(27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闲时总听人牢骚:现在的买卖不比10年前。95年前后下海便是捞钱,就如同彼时的互联网一样内容稀缺,想要成名非常容易一样。可如今不同了,网络内容甭管精良也好垃圾也罢,总之不再匮乏,一片繁荣景象。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再属于高春晖、Carboy,李想戴志康这些“80后”们已经开始夺权?

做得早不如做得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必就是第一个卖螃蟹的人。做得巧的那些人掌控了他们所看到的、所需要的机会。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

分别就在于谁掌控了资源。什么才是商业的第一要素。往大了说,资源囊括了个人素质、经营意识、资金、人脉等等。小了说,资源就是钱和一些无形的东西。

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就像中彩票一样。但中彩票者只能是众多彩民们的天文数字分之一,否则发行彩票之人就是傻子或者慈善家。拥有中彩机会的创业者并不多,而赢家多只是资源占有者罢了。看到那些励志传奇、听到那些成功培训就神往得跃跃欲试之众与传销受骗者性质上没多大分别,真如其所讲的那样做就会成为亿万富翁的话他老早就做了,犯不上还要培养竞争对手。他们唯一赚钱的方式就是诱你上当。

早年有媒体报道过浙江一对夫妻在小小手机上觅得商机率先为电信运营商制作个性彩铃分成大赚特赚的消息。但后来又有报道称其点子是好点子,可并未赚到多少钱。丁磊说:什么2.0,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们什么时候都可以玩。从1.0到2.0,只需要一秒!听到这话,许多概念吹捧者们还大肆批评丁磊曲解web2.0的概念。可随后的事实证明,什么1.0、2.0,只是巨头们手中的玩物罢了。

在那些资源掌控者眼中,只有他去垄断别人而没有别人垄断他的机会。有资源,就几乎没有所谓的第一商机、技术门槛、客户市场……只要他想,他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做。你去发现商机,他大可以不动脑筋,尽情拷贝你的发现。凭借资源的优势,垄断是必然的。带你玩,算是厚道了。
posted @ 2007-09-24 00:43 chuiniubi.com 阅读(138)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上周央视播出一期节目,一位台湾的从事情商研究的心理学博士谈到了一些关于情商的话题,受益匪浅。

很多成功人士被认为情商高,基本正确。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事物的判断及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例如,有的时候我们会发怒,这是情绪的体现,但发怒这种行为不是由情绪直接决定的,而是情商决定的。事物的发展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使我们想发怒,但此时我们的情商可以决定是否要发怒。乍一听到这个逻辑是很奇怪。

当我们被问题困扰时,会有多种解决方式:

第一类人冷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并分析问题将会导致的结果。思考出一种最优的解决方式化解这个问题,或是将问题所引发的负面结果降到最低。这是情商高的表现;

第二类人没有足够以依靠自己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或是情商,于是选择向别人倾诉或寻求帮助这种与人合作的途径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是情商高的表现;

第三类人遇到问题困扰导致情绪受到影响,选择了以发泄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时候将情绪发泄出去让别人分担自己的痛苦也会减少问题对自身的影响,虽然会给别人带来影响,但从自身来讲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当然,这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

第四类人没有足够的能力自己相通、化解问题,又不愿寻求帮助,也不愿让其他人受到问题的困扰,而最终选择了自己承受,钻牛角尖形成思维上的“死循环”。这是典型的情商低的表现,就像林妹妹一样时常以受害者自居,最终抑郁了。

道理都很浅显,但要在实际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就是真正体现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时候了。
posted @ 2007-09-24 00:41 chuiniubi.com 阅读(21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工商、建设、中国银行的网络银行功能都是越做越丰富,越做越便捷。邮政储蓄的支付网关却是越做越烂,上个月改版,居然把帐户明细查询给去掉了。这样对于一般用户来讲,除了查查余额之外还有什么用呢?别说什么支付宝,财付通,就连uucall都不支持。真是烂到了一定程度了,这样的网上银行有什么用呢?有人说:邮政面对的一般都是低端客户。

记得当年七年前高考刚结束,本地的邮政局还为应届考生每人免费赠送了一张内存10元人民币的邮政绿卡。对于这些考入外地院校需要异地存款的毕业生来说,这样的推广服务做的还真不错,毕竟在当时邮政储蓄在国内各地的网点之众多还是一个优势。可大学四年过去,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将邮政绿卡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设计精美、功能多多的银行卡。是啊,招行有NBA奥运百事系列,中行有向左走向右走,都是那么漂亮,为什么还要用邮政绿卡呢?建行龙卡直接支持支付宝,为什么还要用绿卡呢?长城卡、龙卡都支持免费支付移动话费,为什么还要用绿卡呢?我现在还用着,是因为单位统一办理的工资卡选择了邮政储蓄- -!

2007年3月6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PSBC)成立,承继原国家邮政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的邮政金融业务。截至2006年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存款规模列全国第五位(按理说这样的规模应该做出不小的成绩了)。这些数据是我在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的网站所发布的新闻中查询到的,可看完内容想回到首页时却发现,导航菜单的链接居然是指向本地目录(file:///D:/cpsrb/www/main.htm)的。暴汗!不知道还会误以为是捣蛋分子粗制滥造出的假冒产品呢。再看看支付网关,让人不太敢在这个页面输入账号密码。相比较下,带有安全检测的工行网银招行网银则让人更有安全感。论年头论资源邮政储蓄较其他商业银行都差不到哪去,相对于光大浦发等后辈们又有那么多优势,但搞这么多年才发展成这样。现在各地的地区性商业银行相继成立,加上原有大鳄们的继续挤压,长此以往邮政网银还有出路吗?
posted @ 2007-09-24 00:41 chuiniubi.com 阅读(1272) | 评论 (6)编辑 收藏
看了王正鹏老师在ofblog沙龙上的演讲ppt:《报纸死亡了吗?》。前段时间也有类似关注:《报纸:生存还是死亡?》。文章认为:报纸发行量的持续下滑,主要是受到现代媒体,包括互联网、电视和广播的冲击。从新闻的更新速度上来讲,最快的报纸也是以天为单位,而互联网则是每分钟每一秒都在变化,符合当今时代的信息化和快节奏潮流。从内容上讲,互联网新闻数量上远远要大于报纸,报纸上有的互联网上一定会有,而反过来则不成立。

报纸死亡了吗?其实我倒觉得印刷品的文字会让人读得更集中精力、更仔细。比如说《南方周末》,这是一份很有精神气质的报纸。去年写过一篇《<南方周末>真的堕落了?》,这些年,南周应该体会到了互联网对传统报业发行销售上的冲击,但它仍然开通了infzm.com。作为最早进行市场化营销的报纸之一,南周曾获“2003艾菲广告实效奖”;2006年,WBL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南方周末以20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周报第一名。我相信互联网新闻的速度与海量对报纸行业是个极大的冲击,但我也相信在冲击中有生命威胁的之是《参考消息》、《XX晚报》之流。

内容与精神层面:互联网内容中相当一部分也由传统媒体所提供的,互联网同传统媒体一样也都是一种媒体、一种传播方式而已。随着人们对新闻、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及阅读需求的不断提高,“深度阅读”是一个趋势。而“深度阅读”除了需要媒体自身对新闻、文化的发现创造、加工编辑之外,还需要有阅读者本身的延伸思考与互动。深奥晦涩的文字放在网络上,我会很快X掉该窗口,但放在报纸上,我或许会继续甚至反复阅读。而互联网则更突出了内容的互动性,能让读者交流各自读后的思维火花而不是将其烂在肚子里。我认为新浪新闻中心如果去除了评论,跟google新闻的机器人也就没什么不同了。从这方面来讲,报纸与互联网各有特色、各具优势。

传播与经济方面:从目前来看,还看不出哪一个更具传播优势,这一点不能单纯地用“互联网是面对全世界”类似的话来解释,要看忠实用户或者说是“有效读者”。当移动上网还未普及、公共互联网还未达到生活必需的时候,还不能说互联网足以影响整个报纸行业的生命。在长途旅行时我更愿意夹上一份喜爱的报纸,而不是带上笔记本。
posted @ 2007-09-24 00:22 chuiniubi.com 阅读(129)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共3页: 1 2 3 

公告


导航

统计

常用链接

留言簿(2)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相册

我的链接

搜索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