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17,  comments - 2,  trackbacks - 0
一个农村大学毕业生的艰难就业路

 李猛(化名)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脸色一下子涨红起来,弯下腰拾起被那个招聘人员扔在地上的简历,他慢慢走出了人才市场的大门。眼泪无声地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从毕业那天开始,李猛记不得这是第多少次走进招聘会会场了。毕业前有那么多的单位要他,他却都挑肥拣瘦。现在,曾经被他认为“打死也不会去”的单位,却可以这么傲慢地把他精心制作的简历扔在地上,“告诉你,你嫌钱少不干,想干的大学生多的是!”更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头。


  大三暑假的就业试水,让李猛对工作前景盲目乐观


  李猛是河北省某高校01级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快一年了,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期间,他换过好几个工作,可都“没法干”,最多的一个月他只挣了400元。


  至今他还记得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全村人都轰动了,据村里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大爷说,他们村几十年以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学生。父亲还专门去县城买了几挂鞭炮表示庆祝。


  几千元的高额学费,却让他的父母一筹莫展。乡亲们听说后,拿出省吃俭用攒来的钱,几百元,甚至几十元,送到他的家中。去学校报到那天,全村人都出来了,一直把他送到村口,说是要动送村里的“状元”。


  在校期间,他学习很努力,每年都拿学校的奖学金,在班里还担任团支书,很受学生爱戴。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会及时告诉父母,父母又会马上告诉乡亲们。全村老小都把他当成了村里的骄傲,都念叨着他“肯定能让乡亲们跟着沾光”。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决定毕业后直接就业。大三暑假时,他以毕业生的身份制作了简历,走进了人才市场。首先应聘的是一家培训中心的业务主管。顺利通过笔试后,他接受了由总经理和三个部门经理参加的面试。总经理问他:“如果你能在我们这里工作,你的目标是什么?”他当时很自然的笑了笑说:“当然是坐到你这样的位置上。”


  面试结束后,他把这个情况跟宿舍同学说了,同学都说他太猖狂了。但他却认为,这又不是正式找工作,应聘不上就再找一个。没想到,第二天,他接到了单位的试用通知。


  他开始了工作。农村出身的他,不怕吃苦,在炎热的暑假,他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的去敲客户的门,介绍产品。数不清被拒绝了多少次,他坚持了下来。他想,这幸亏不是真正的工作,所以,大不了不挣钱,但对自己是个锻炼机会啊!


  一个月过去了,他一桩业务也没有做成,但总经理却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给他讲了一些推销技巧。而他一个月的努力,也获得了好多客户的认可。


  不久,第一桩生意来了,他获得提成200元。他当时高兴极了,想起父亲为了他上学,去拣破烂,运气好的时候,一天也就是挣二三十元。他至今仍记得父亲有一天只挣了3元,中午都没舍得吃饭,晚上到家后就先找吃的。拿着那200元,他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


  两个月的暑假过去了,他挣了2000多元,总经理也希望他毕业后继续在这里工作。这时他对自己的就业很有信心,甚至还对同学说“找工作也不过如此”。


  眼高手低,一般的企业他都瞧不上眼


  暑假过去了,李猛也进入了大四。周围同学一下子都忙了起来,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准备面试。李猛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就在不远处等着他呢。他还给记者详细介绍了理想中的工作:地点一定要在北京,或者天津;工作要和自己的专业相关,至少相近;工资一个月至少得1500元;而另外,他还特意补充说,“必须是管理岗位,业务员坚决不干”。


  2004年10月,北京有场招聘会。同班几个同学要参加,他也拿着简历跟着去了。有一个招聘图书批发商的单位对他的暑假工作经历很感兴趣,也很欣赏他的勇气和自信,向他抛出了“红绣球”。“待遇很不错,而且还提供住宿”,他却拒绝了。回到学校后,那家单位又给他打了电话,希望他能过去。但他认为自己不应该做业务员,肯定能找到更好、更体面的工作。


  就这样,一学期过去了。寒假里,李猛参加了河北省里举办的毕业生大型招聘会。看到几万多的毕业生在现场争相投着简历,他感到了一些恐慌,但仍相信自己肯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胡乱投了一些简历,他就回到了学校。


  大四下学期,仍不时地有单位进入学校去招聘。但他依旧“挑肥拣瘦”,不肯签约。直到5月份,他着急了,对工作的要求标准降低了,“工资可以少一些,但要有发展前景,地点就在石家庄和保定了。”他告诉记者,四年大学,欠了一屁股债,得赶紧找到一个工作。父母忙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这时他开始广泛撒网,从招聘网站上选定了几个比较满意的企业,记下地址和联系方式,专门花出一天时间去了石家庄,登门自荐。


  6月的石家庄很热,李猛从火车站出来后,坐公交车直奔第一个目标公司。因为对石家庄很不熟悉,所以一个公司自荐结束后,他只好再返回火车站,从那去下一个公司。某培训中心很中意他,人力资源部的主管还是他的校友,当场跟他拍板,让他回去后收拾东西,准备报到。


  回到学校,毕业班的同学都在不停地吃着“散伙饭”。这时,班里考研的同学也都有了结果,考上的自然高兴,考不上也开始了找工作,或决定明年继续再考;没考研的同学也大都或满意或凑合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想到自己马上就能工作,替家里减轻负担了,李猛心里很高兴。


    走出校门,他背负着沉重压力


  2005年6月22日,李猛毕业了。回家呆了几天,把工作的事跟父母说了,父母也很高兴。乡亲们也都来祝贺,在他们看来,李猛已经是“城里人”了,“一个月的工资就比农村人一年挣的都多,而且整天坐办公室,跟电视上一样”。


  6月27日,李猛来到石家庄。当天,接到了培训中心那个校友的电话,说他被淘汰了。正是因为他们的校友关系,使李猛还没报到就成了单位人事斗争中的牺牲品。一下子,李猛茫然了。


  无奈中,他第一次走进省会的人才市场。这时,他发现,招聘的大多数职位竟然是在学校时看不上的“垃圾单位”,还都特别要求有工作经验,来了就能干。待遇更是少的可怜,一个月几百元,有的业务员竟然是没有底薪,拉来业务才有提成。


  那一次,他一份简历也没有投,他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之后,石家庄的大小招聘会他都参加,但依然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


  一个月过去了。因为吃饭、房租等花费,使得从家里拿来的500元已经所剩无几。于是,他又走进了人才市场,“当时的想法是,先得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毕业了还和家里要钱,太说不过去了。况且,上大学早把家里的钱花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因为有培训方面的工作经历,所以他找了一个培训公司,做业务员。完成任务后,每月可拿450元,超额的提成另算。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公司里只有他一个是大学生,其他十来个业务员多是高中生,两个是专科生。“在这里,大学文凭什么都不是。”


  由于刚开始干,没有任何客户资源,他就拿出大三暑假时的闯劲,去挨家挨户的登门拜访。但受到的都是白眼。三个月过去了,他受不了了。第一个月只拿了150元,第二个月200元,第三个月220元。


  2005年10月,他辞职了,去一个投资公司做投资顾问。“其实也是业务员,但这个公司规模更大一些,跟我学的专业也接近一些,投资这一块前景也很不错的。”但最后,他又补充说,在公司工作的还有一些本科生,让他心理平衡了一些。


  在快过年的时候,他回了趟家。因为村子特别小,所以他在外面工作的事早在村里传开了。乡亲们见了他都不再是以前的羡慕了,脸上多了些让他说不清楚的东西。邻居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见了他就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她说上学没出息,白花钱还找不到工作。”


  在吃饭的时候,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默默地低头吃饭,父母看着他,几次想说什么,却也欲言又止。两天后,他离开了家,临走前,父亲把家里仅有的500元交到了他的手里,对他说:“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把自己照顾好啊!”他也看见,在父亲背后,母亲正偷偷地抹着眼泪。


  过了几天,他给父母打了个电话,说单位加班,今年就不能回去过年了。他告诉记者说,当时单位并没有安排加班,“我不是不想回家,我很想和家人团圆,可现在这样,我真的没脸回去啊。”


  有一次,他和女友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女友说了一句:“你说要给我带来幸福,可你现在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怎么给我幸福?”女友的话虽说是一时的赌气,他却突然意识到自己肩上还有另一副沉甸甸的责任。


  “近十个月的就业过程,使我在心态上经历了一次从浮躁到平和的转变。我会好好把握现在的工作机会,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经过好多次自我分析后,我发现自己挺适合跑业务的。也许以后我会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业务经理。”在最后,李猛对记者说。

posted on 2007-10-11 13:29 鹏少 阅读(89)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所属分类: 就业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2024年4月>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常用链接

文章分类(11)

新闻分类

搜索

  •